“报告指挥中心,快反分队已到达新源县新源镇震中心,这里电力、通信中断,房屋倒塌严重,有人员被困,请求迅速支援!”
5月22日至5月24日,新疆伊犁森林消防支队“应急使命·河谷砺剑”72小时综合救援实战演练在新源县新源镇展开。
开展此次实战演练,旨在检验队伍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行动,提高消防救援人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能及时、高效、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演练背景:以新疆伊犁新源县境内发生6.8级地震,震中位于新源县新源镇(东经83.21度,北纬43.37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距离新源县城7公里,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被困,通信、供电、供水中断,道路堵塞,交通不畅,水利设施破坏,并伴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地质等次生灾害。
演练主要设置应急响应、指挥处置、力量投送、现场救援、通信保障、应急保障6个大科目。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后72小时被称为“黄金救援72小时”。
为抢占救援先机,5月22日凌晨6点,随着支队长徐哲峰一声令下,机关先遣组5人,伊宁大队快反分队15人,巩留大队快反分队15人,共35人,迅速集结蹬车赶赴“灾区”现场。两支快反分队按照集结、机动、搜索、营救、转运5大模块开拔起运。
上午10时许,支队再次紧急调动余名消防救援人员、35辆车、件(套)救援装备器材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待命,并按照现场划分区域搭建指挥所、装备模块区、餐饮保障区、住宿休息区,全面做好地震救援准备。
实兵、实装、实战、实演。废墟上,救援人员“一字队形”排开,迅速进行大面积搜索救援。
“有人吗,听到请敲击三下!”消防救援人员的呼喊声回响在废墟上空。救援人员利用顶撑、支撑等救援方法,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同时,无人机在“灾区”上空巡回,配合救援。
在空间破拆中,只见救援人员利用破拆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行动迅捷,在规定时间内对毫米或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破拆,只见现场尘土飞扬、各小组默契协作,不一会儿时间,救援人员就打通了一条足以通过被困人员的“生命通道”,并按照要求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西南侧楼房由于受地震影响,发生火灾,迅速带领一个灭火分队前去处置。”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指挥所命令。只见现场20名救援人员瞬间化身“红孩儿”,从搜救现场转向灭火救援,两辆灭火装甲车闻令而动,机甲轰鸣,不一会儿时间就将火灾扑灭,并对火灾区域进行全面搜救。
据了解,此次综合救援实战演练,还涵盖了应急保障与通信保障。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和道路、通信、电力中断,都将不同程度影响救援时间和救援效率。所以,应急保障和通信保障在地震救援中也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支队在此次演练中,将应急与通信保障贯穿全程,锤炼两支队伍能实战能力。
伊犁森林消防支队支队长徐哲峰介绍:“我们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要求,坚持实兵、实装、实战、实演原则,全要素、全时段模拟地震灾害救援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队伍救援能力。下步,我们将分层级对此次演习进行系统总结,及时总结巩固作战经验,查找整改存在不足,确保队伍能上得去、打得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