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乾隆趁准噶尔汗国内乱之际强势出兵,远征西域,仅仅半年时间,清军就攻陷准噶尔汗国都城伊犁,灭亡准噶尔汗国。4年后,清军又荡平天山以南大小和卓之乱,将天山南北广袤肥沃的多万平方公里全部纳入华夏版图,即新疆(驱旧疆新复之意)。
由于中原王朝的势力在自安史之乱后就退出了新疆,当地情况错综复杂,又距离大清帝国核心统治区过于遥远。乾隆遂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许其便宜从事之权,统辖天山南北,从此伊犁就成了大清帝国统治新疆的中枢,也是清军在新疆最重要的据点。
同治三年(),新疆叛军趁内地甘陕回乱愈演愈烈之际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发动叛乱,随即天山南北叛军群起响应,清军在新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叛军还勾结沙俄两面夹击伊犁地区的清朝驻军,直接导致了清军在与沙俄的伊犁塔城之战的失利,导致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国土失陷。
最终,伊犁将军荣全只得放弃伊犁将军府驻地惠远城,到塔尔巴哈台(塔城)固守待援。荣全走后,使得伊犁地区的留守锡伯营军民(当时锡伯营主力被抽调到外地平叛,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陷入了叛军与俄军的重重围困之中。为了保全锡伯营的有生力量,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只得暂时接受叛军得“招抚”,暂时“从贼”。但是喀尔莽阿是“心在曹营心在汉”,他“投降”后尽力保持了锡伯营的编制,并暗中与在塔城的清军取得联系,喀尔莽阿将伊犁地区的形势、叛军得兵力分布、沙俄的情况悉数汇报给了伊犁将军荣全。
荣全得到了这第一手的资料,在此后与叛军得交战中屡屡获胜。同治九年(),荣全向清廷汇报了喀尔莽阿的事迹,清廷嘉奖了喀尔莽阿,算是肯定了喀尔莽阿做出得贡献。
同治十年(),沙俄趁新疆大乱之际,以“代收代守”为名,趁机侵占了伊犁地区,沙俄要求喀尔莽阿率锡伯营军民全部西迁哈萨克,喀尔莽阿不从,遭到俄军围剿,于是喀尔莽阿带领锡伯军民突出重围到塔城与清军汇合。荣全热情地接纳了喀尔莽阿,喀尔莽阿伊犁形势详细向荣全汇报,并建议招民垦荒,种植粮食,囤积军粮,荣全悉从之。
就在塔城地区的清军厉兵秣马、整军备战之时,清廷平定了甘陕回乱,打通了通往新疆的通道,左宗棠率领数万清军西征开启收复新疆的战役。听闻左宗棠西征,塔城地区的清军顿时军心大振,喀尔莽阿更是自告奋勇带领锡伯营将士配合西征大军在玛纳斯大败叛军。而后,西征大军越过天山,荡平阿古柏叛军,尽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
随着阿古柏叛乱的覆灭,收复伊犁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伊犁不同于其它地方,它被沙俄占据,清廷遂采取先礼后兵的战略与沙俄交涉。而作为谙熟伊犁事务的喀尔莽阿则被列为谈判代表之一,出使谈判,在谈判桌上,喀尔莽阿以大清“舆图”与沙俄当局据理力争,再加上左宗棠“抬棺西征”的架势,迫使沙俄放弃了对伊犁的占领,将吃到嘴里的肥肉重新吐了出来。
光绪八年(年),喀尔莽阿在向新任伊犁将军金顺将军述职途中遭到叛军余党刺杀,当场殒命。同年,金顺率军进驻伊犁,沦陷17年的伊犁光复,可惜喀尔莽阿终究是没有见证这一光荣的时刻,诚可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