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技能风采
促乡村振兴
9月26日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开赛
“
本次大赛以“展技能风采、促乡村振兴”为主题,围绕农村实用型技能,设立砌筑工等11个比赛项目和中式面点师(馕制作)表演项目,共有名选手参赛。
三大亮点
“羊羊”带你看
亮点一
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的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紧扣乡村振兴主题,项目重点考虑乡村振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11个比赛项目均与农村实用技能密切相关。参赛选手为农业家庭户籍人员,目的是引导农村劳动力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刘晓山表示,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有益于乡村建设发展的人才,尤其是营造有益于农民自我能力提升、自我成才的氛围,培育服务于“三农”技能实用型的本土人才有着紧迫性与重要性。
以赛带训成为人社部培养乡村工匠、乡村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起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以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去年在大同举办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和此次举办的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就是希望通过赛事的形式提高包括政府、企业、劳动者在内的全社会对技能的重视程度,发挥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用技能增收。”刘晓山说。
亮点二
展示区琳琅满目,开眼界饱口福
一面是西点、羊肉“中西式”飘香,一面是各省技艺展示,“比赛+展演”的大赛组织形式让人大呼过瘾。
天津的手鞠、葫芦,新疆的和田玉、山西的面塑、福建的剪纸……9月26日全天,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们在休息之余参观各省的展览,他们有的驻足停留感受传统技能文化,有的排着1小时的长队,只为吃到一口地道的重庆小面。
“我排了1小时重庆小面,40分钟绵阳米粉,两碗粉下去,再喝一瓶北京的北冰洋,太过瘾了!”展示区内短短半天,乌鲁木齐本地人杨晓珊就总结出一个“逛馆攻略”。
在展示区正中心,是本次比赛第十二个项目,也是唯一一个表演项目--馕制作。全新疆15个代表队的81名打馕师傅参加比赛。
“没想到馕也可以做成艺术品!”26日没有参加比赛、前来“巡馆”的河北选手李进贵惊叹。黑枸杞馕、红花馕、芝麻馕、窝窝馕……各色馕品成了众人拍照的焦点。作为新疆特色食品,馕一直深受大众喜爱。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制馕业也正走在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之路上。近年来,小小的馕饼正以家门口小馕坑生产、组建馕产业园等方式,走上产业化之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少馕的正中央,也用烹饪手法“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国加油”等字眼。展台旁的打馕师傅阿迪力说,把民族团结“写”进馕文化,也是所有维族人的心愿。
亮点三
技能援疆谱写“东西协作曲”
援疆是一份精神,更是一份骄傲。本次大赛借助“技能”的东风,将技能的“东西协作”明确为主题之一。在展览区中,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区都将“援疆”作为重点展示内容。
其中,广东省通过支援喀什技师学院建设发展,成功将广东技工教育先进经验在新疆开花结果。多年来,广东派出“技工教育援疆工作队”,不少技工院校老师、“粤菜师傅”入疆进行培训,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工程。
浙江省立足本省技工教育发展实际,协调省内10余所技师学院,对口帮扶11所新疆技工院校,进一步加大了受援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基本建设、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多方面的帮扶工作力度,推动受援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江苏省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用于伊犁丝路职业学院基础设施建设,选派51名干部和教师支教,还投入1.81亿元用于支持克州技工院校建设,先后捐赠各类设备台,安排92人次的管理人员、技能大师、一线教师赴克州实地指导帮扶。
9月25日,在全国人社系统援疆暨支持南疆四地州技工院校建设工作座谈会中提及,要把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作为人社援疆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进技工院校建设,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发展劳务品牌,抓好技能劳动者培养体系建设。
各省真金白银投入、选派人员倾力付出,印证了“立足新疆特点,发挥人社特长,形成援疆特色”的技能援疆特色实践。
“年是技工教育‘十四五’开局之年,对新疆地区技工教育的帮扶,也将作为技工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杭州技师学院院长邵伟军在谈到技能援疆时向记者表示,持续拓展帮扶领域,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提高专业对口度,推动企业参与帮扶,将是下一阶段技工院校援疆的重点推进方向。
本期编辑:张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