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源于子姓,出自尧、舜时期的隐士子州支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高士传》记载:尧舜时有个叫支父的人。支父,全称为子州支父,是传说中的隐士,子姓,名州,字支父。是一个博学渊源的人。在子州支父的后世子孙中,便以其字为姓氏,称支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支姓是中国的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位(虞万支柯),最新百家姓排名支姓位。年据支姓宗亲网不完全统计:支姓一族如今已遍布25省近处集居地(除海南,福建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50人以上聚集地),国内总人口17.3万。官方统计江苏省的支姓人数排名第一。
姓氏名人
历史名人
支曜:著名汉朝大儒。灵帝末年,西域沙门支曜居洛阳译佛经,先后译成《成具光明经》等十一部,其中七部地灵帝中平二年()问世。
支娄迦谶:桓帝建和元年(),月支国(今新疆伊犁地区及迤西一带)沙门支娄迦谶至洛阳。支氏少习华语,精勤持戒,志在弘扬佛法,因居洛阳译经。自建和元年至献帝中平三年()先后把《李阇佛图经》、《般若道行品》、《般若三眛经》、《首楞严经》等二十一部佛经译成汉语,其中大乘、小乘约各居其半。
支遁:他本姓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25岁出家,东晋佛教学者。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是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宣扬“即色是空”。
支越:字恭明,被后世讹称为支谦;小月氏国人(今甘肃西北祁连山)。著名东汉末年佛经翻译家。其祖父支法度于汉灵帝(公元~年在位)时率数百人来华,受封率善中郎将支越出生于中原,受业于支娄·迦谶的门人支亮,为其再传弟子。支谶、支亮、支越三代师徒合称“三支”,时世称“天下佛知,不出三支”。支越博览经籍,通六国语言,于汉献帝末年(公元~在位)避乱入江南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