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
——走进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
光明日报记者尚杰李慧
红色的锦带花、白色的冰菊、粉红色的芍药、五颜六色的鲁冰花开得正艳,野苹果、野杏子、野欧洲李挂满枝头,望峰湖、醉心湖、翠月湖、平宁湖流水潺潺……
盛夏时节,年近70岁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主任管开云站在伊犁植物园内,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他带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伊犁植物园的筹建团队,在祖国最西端建成一座现代植物园,让上千种野生种质资源在这里“安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留下了珍贵基因。
伊犁河谷里建起现代植物园
“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苹果花,像一朵朵白云绽放在山坡上,美得像一幅画,就下定决心将地址选在这里。”管开云指着伊犁植物园科普馆门前的照片说。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年4月27日。
彼时,管开云担任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主任。他在工作中发现,虽然该植物园已成为全国最具沙漠特色的植物园,但其收集保育的主要是适应极端干旱的种质资源。“能否建一个植物园,对新疆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育?”他不断地思考着。
管开云的这一构想得到了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的支持,并引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