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文化培根铸魂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文

郑华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445324.html

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一支驻守伊犁河谷、身披“火焰蓝”的队伍,年11月,支队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作为一家承载新时期消防文明建设“领头羊”的单位,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伊犁支队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消防发展之路。

触摸“火焰蓝”发展史岁月中探寻文明“痕迹”

“文明建设”就是要看清来处和去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年4月,伊犁州博物馆举行的一场消防事业发展四十年图片展吸引了伊犁州社会各界和各单位人士,展出期间吸引了全州多家单位余人现场参展。这既是一次消防历史的展示,也是一场消防文化的“盛宴”,更是一个消防文明的集散地。伊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杨莹回忆参观图片展的情景时说,那一次参观,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就是一次了解消防文化,感受消防文明的机会。让自己再次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所蕴含的使命与职责、牺牲与奉献、危险与勇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过去我们觉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一句很抽象的口号,但是在那场图片展上,我和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现场感受。而对于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来讲,这是队伍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消防队伍,对于新进入这个队伍的消防员来说,了解这支队伍的光荣历史,是必由之路;支队政治部队伍处处长张辉说,对新入职消防员进行队史教育,这是伊犁支队近年来开展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让支队历代官兵创造的荣誉和光荣历史代代传承发扬,也为了建立永久的教育基地,伊犁支队专门建设了全新的“队史馆”,馆中开篇“伊犁消防赋”详细叙述了“伊犁消防”四十多年发展建设历程,展出图片从黑白影像到高清彩图,全面展现了伊犁支队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救援事件。这个永久教育基地的建成,为年轻消防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触摸伊犁消防发展历史脉络的机会。

年12月6日,参加伊犁支队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集体参观了队史馆,新源县消防大队消防监督员肖兵在参观结束后说,“看到队史馆里陈列着的老式军常服、老式灭火装备,还有历年的奖状,这些物品、奖杯奖状,陈列着创造历史的消防前辈们的功绩,也陈列着这支队伍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为自己能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我也为自己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和亲历者而骄傲。”和肖兵一样,大多参观过队史馆的指战员都留下了这样的感慨。据悉,队史馆建成以来,支队举办的救援骨干培训班、政工干部培训班等各类管理、业务、党建培训班、主题教育理论培训班等,都将参观队史馆作为了必修课。

打造文明建设“主阵地”用文化凝聚红门精神力量

“文明建设”就是要凝练文化精髓“矢志不渝服务人民。”这是伊犁支队一名普通消防员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理解,他叫王守明,伊宁市消防大队特勤站通讯员兼图书室管理员。消防站不大不小的图书室,是他每天必须要去之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把阅览室打扫干净,给桌椅板凳和书架上的书籍拂去灰尘。但是,这个工作也不简单,这个地方,是我们消防员精神成长的地方,保持干净整洁温馨宁静的环境,大家闲时都愿意来这里坐坐,看会儿书。”

作为一名消防队伍的基层指挥员,特勤站指导员夏明伟全程参与了支队“文明创建”活动过程。“现在年轻人的信息来源十分丰富,网络科技的发达,带来信息获取手段的变化。许多消防员来时都不爱看书。对于我们基层文明创建工作来说,我认为很多事可以从看书做起,阅览室是我们开展文明建设的最好的阵地。”正如夏明伟指导员所说,在伊犁支队各基层队站都有一个图书阅览室,基层文化生活的的种子正是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成为伊犁支队基层队站的法定读书日。但仅仅读书一天是不够的,笔者了解到,在伊犁支队的基层消防站,读书日少则每月一次,多则每周一次,在丰富指战员文化生活的背景下,“红门读书日”已成为基层指战员的生活习惯。以阅览室为半径,消防站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氛围,指战员积极踊跃的“文明创建”参与意识,多来自于阅览室里思想的碰撞。篮球比赛、节日汇演、绘画大赛、书法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基层消防站里每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创意和策划几乎都来自阅览室里大家捧着书籍的集思广益。

阅览室里也诞生了许多才艺达人,昭苏县大队消防监督员耿坤磊被称为伊犁支队的“诗人”,多年来,他创作古体诗歌百余首,皆以消防员战斗生活以及消防工作为素材。他说,当爱好和职业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是人最幸福的时候。我在阅览室学会古体诗歌的创作,沉浸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世界,并学会了古为今用,尝到了创作的快乐;朗诵爱好者张士鼎因朗诵爱上读书,因读书更爱朗诵,已成为基层消防站的朗诵骨干。在各基层队站,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执法的路上、救援的战场上他们不负使命,捧起书籍坐在阅览室里,他们不负青春,他们是伊犁支队文明创建的实践者。

红门文明宣讲员倾情传播文明实践路上好故事

“文明成果”就是要广而告之倡导红门内外人人争做文明实践者。在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宣讲员杜庆文算是文明建设的一个“解说者”,从支队到基层大(中)队,在文明创建的路上走过,所见所闻,每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都在她的“储备库”成为红门文明宣讲工作的素材,从她的宣讲中,指战员们心里升腾起的是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对“火焰蓝”这支队伍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谈到今年支队获得全国“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时,她说:“文明建设看不见摸不着却如同春风化雨、处处都在。而我的作用,只不过是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建设成果呈现给大家,让大家看得见方向,知道该怎么走。”在杜庆文的素材库里,有很多救援现场的感人故事,只要有人问起来,她就能侃侃而谈。在她的理解中,救援,这个词仅从消防员职业角度去理解,还欠缺一点温度。从文明建设、从文化传统角度去理解,这个词汇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共享、奉献和尊重。在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工作多年,她始终记得年元旦,一辆载客小轿车因路面湿滑而掉入冰河,尼勒克县消防大队指战员放下刚端起的热饭、离开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的餐厅开始了一次冰河救援。“当小车里被困的最后一个乘客被救出时,他眼里的激动、他握着消防员的颤抖的手,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文明实践的脚步。”

像这样的救援故事在消防员的世界里数不胜数。当消防员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当各族人民群众把这支队伍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信赖和看重,文明建设成效自然凸显。消防员是人民群众心目中守护平安、负重前行的英雄。在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各基层大队的营区,不时会有哨兵报告,有群众送来慰问品,一袋酸奶、一箱饮料、一些零食、一束鲜花等等。前来慰问的都是当地群众,有孩子、有成年人,他们大多是悄悄走到门口放下东西就走,哨兵们发现时总是来不及感谢,只能看见放下的袋子里小纸条上那些温暖感人的话语……

消防队伍一心为民,各族群众就会为这支注入正能量。笔者采访了许多消防员,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奉献一生的职业;他们普遍认为不管“橄榄绿”还是“火焰蓝”,消防使命不是空话是消防员的理想;他们普遍认为救群众于危难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走在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任何一个营区,文明实践从未结束,永远在路上……

作者龙梅

编辑阿迪

制作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

审核政治委员杨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9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