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去嘉峪关旅游观光,已是二十三年前的事情了。看过嘉峪关之后,思绪翻滚,心情复杂,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嘉峪关的文章,但又不知如何说起,那就谈谈嘉峪关的前世今生,从历史中寻找启迪吧。
一、历史上的嘉峪关嘉峪关,古为西戎之地,秦代属乌孙,汉代初年为匈奴所占。公元前年,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帅众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值此始纳入我大汉管辖之地。南北朝时,为前凉、西凉、北凉、西魏所据,唐代属酒泉县,宋又被吐蕃、回鹘、西夏占领,元代属肃州路,明归肃州卫,始设嘉峪关及城郭。宋元以前,此地仅有关而无城。明太祖朱元璋派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西进追歼元朝残余势力,冯胜谙熟兵法,他发现肃州西70里许的嘉峪地区是河西走廊最狭窄之处,适宜建关设卡。便上报朝廷同意后,在此选址建关筑城,便有了现在看到的嘉峪关。
二、明代初年设立嘉峪关城属无奈之举明代初年,北元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生的明王朝受到北方蒙古部族的军事威胁,甘肃东部是明朝防御蒙古部入侵的重点地区。由于冯胜的兵力有限,仅有五万人驻守河西走廊,防范来敌已是捉襟见肘。此时在西域,由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建立的察合台汗国,沙州和瓜州刚好处于蒙古和西域的夹缝的之中。且这里是平坦的绿洲和戈壁地形,无险可守,很容易受到这两方的联合攻击,若依托河西走廊出征西域,冯胜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此外,自唐代吐蕃占领西域之后,这里先后经历吐蕃、于阗、回鹘、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与中原脱离联系,已达六百余年之久。因此,朱元璋认为这里已是化外之地,同时瓜、沙等州也一同被忽视了。
且蒙元时期,由于过度放牧,瓜、沙地区土地沙漠化极为严重,朱元璋认为,花费大量军力物力,守护这片贫瘠之地很不划算。因此,瓜州之战后,冯胜奏请朱元璋,把敦煌石窟所在的沙州和瓜州等地就这样抛弃了。
《肃州新志》中明确说明了修建嘉峪关的目的,即"宋国公冯胜略定河西,截敦煌以西悉弃之"。这便是"冯胜弃地事件"。清乾隆朝《重修肃州新志河西总序》:“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将兵定河西,截嘉峪关为限,而此地遂为极边”。
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明朝初年,由于蒙元残余势力的影响,明朝北方和西北方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嘉峪关设关建城,丢弃瓜沙二州及西域之地实属无奈之举。
年,明朝封闭嘉峪关,完全放弃敦煌。自此之后的两百余年间,敦煌被吐鲁番或蒙古部落交替占据,从此陆上丝绸之路被断绝。
年嘉峪关的封闭,其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是明朝边境的一个小镇被关闭之小事,而是以敦煌为代表的传统丝绸之路被全球化开放发展海上路径所取代,中西方的历史从此走向了各自的发展轨道。
三、清代的嘉峪关成为内地关口,重启开埠通商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林则徐到达肃州。经过短暂休整后,到达了嘉峪关。第二天早晨,策马出关,见西面重檐歇山顶楼上书有“天下第一雄关”,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随后一路西行,绘就了西域地图。
年,林则徐途经长沙,专门去见了在家赋闲的左宗棠,并送上在新疆绘制的地图。
时隔27年后,年,左宗棠带上地图,西出嘉峪关,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年5月,为收复伊犁,68岁的左宗棠抬棺再次西征,出嘉峪关驻军哈密,终于和俄方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凯旋而归的左宗棠,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望着这片他苦心经营的河山,亲自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可以这么说,是左宗棠改变了嘉峪关、新疆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命运。
年,嘉峪关正式开埠通商,值此封闭了三百余年的国门,再次被开启,中国历史又进入了新的一页。
寄语西风萧萧,大漠渺渺,站立雄关而眺望,百感交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对于历史我们无法参与其中,只能阅读理解和反思,历史也无所谓对错,因为没有可能重来。嘉峪关,历史上曾有闭关和开关,皆因时势使然。新时代一带一路已经开启,嘉峪关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愿丝绸之路经济带昌盛不衰,愿祖国繁荣,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