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啊向西流,流入世界中心

伊犁河啊向西流

汗腾格里峰它就在我们身后

伊犁河啊向西流

巴尔喀什湖它还在我们前头

大地啊任我随意流淌

就像母亲那舍不得撒开的手

河流啊指引我不停向前

就像父亲送我去向远方的路

......

伊犁河

昨晚,盯着伊犁河在大地上奔流,聆听在诗外影像萦绕的这首纪录片《伊犁河》主题歌,我们几个西北的老朋友陶醉了,泪蛋蛋在眼眶里滚动。野马渡、果子沟、那拉提、赛里木、喀拉峻、奔腾的汗血马流过我们的眼帘,扬起时代的激情豪迈,激荡起我心中万水千山,波澜起伏。

和我一起激动的还有,新疆同乡校友王新国、《伊犁河》主题歌曲作者、著名音乐人百川老师、《伊犁河》主题歌词作者张海龙老师、纪录片《乡愁》导演Tony大叔。

夜色如水,良渚远静。6集大型纪录片《伊犁河》的总撰稿张海龙老师分享了《伊犁河》的创作拍摄经过。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我遇到了一位拍新疆的哥们,想拍出个名堂,问我拍什么?我说要拍就拍河流?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象征。哥们说那就拍伊犁河。拍伊犁河,先得让领导同意,让领导给钱,朋友让我去见见伊犁州宣传部的领导。于是我们就飞到了伊犁,那是我第一次去伊犁,我们见了领导,谈了我们的拍摄构思,我说了一句话打动了领导:“‘读懂了这条河,你就读懂了新疆’,因为伊犁河是亚细亚的中心。”

我给领导列举了我们拍摄《塔里木河》的过程。我们核心内容就“读懂了这条河,你就读懂了中国”。一开始新疆电视台的领导不敢用,认为话说大了。我给领导解释,我说这话是有出入的。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自天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而来,连接高山与平野,分隔沙漠与绿洲,孕育了曾经的大泽罗布泊,以及明珠楼兰。《山海经》记载:“河山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山于阗国,复分歧流出,合而东注泑泽,至而复行积石,为中国河。”塔里木河是四大文明汇聚的福地,是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上的冰川融化,雪水顺着山谷向巨大的塔里木盆地奔涌而去,最终汇入一条的长河,它曾奔行千里,孕育了大泽罗布泊,冲入青海,成为了黄河的源头。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不是喝醉酒乱说的,是有一句,说明古代人就认为黄河之水从天山来的,这就是我们古人以前对西域就是有想象的。

我看领导听得入神,连忙拿出手机,打开地图,一刷说:“您看,在我们的印象中,伊犁是中国最西北的边陲,我是第一次来,划开世界地图,看看伊犁在哪里?我发现伊犁在亚洲的中心。我拍这个纪录片就想表达四个字——‘亚洲之心’。我从外地到新疆,我建立了一个视角,一般理解的新疆是边疆,但边疆也是前沿,要跳出新疆看新疆。领导听我这么一说特别高兴,欣然同意了。

年10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与新疆电视台联合摄制的6集大型纪录片《伊犁河》项目正式启动。年2月16日,《伊犁河》的六支摄制组和两支特拍(航拍)组,深入伊犁河谷开启了长达近一年的前期拍摄。年初在新疆卫视播出。

《伊犁河》共六集,以“共生”为主题,讲述了伊犁河两岸普通百姓生活发展和变化的故事。第一集《以梦为马》:传统与现代的共生;第二集《物阜民安》:游牧与农耕的共生;第三集《山河动力》: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第四集《城里村外》:城镇与乡村的共生;第五集《大河之恋》:各民族之间的共生;第六集《不问西东》:国与国之间的共生。

张海龙(右一)百川(左二)Tony大叔(左一)

作者谭儒(左一)

听了张海龙老师的分享,作为生长在新疆的我们激动不已,情潮澎湃,以前我们总把新疆当作边境来看,其实,新疆也是文明的中心,也是亚洲的中心。

据介绍,年,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举办的“第25届中国纪录片十佳十优作品及优秀栏目、年度频道、年度人物推选活动”中,《伊犁河》荣获“第25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

昨晚,百川老师也讲述了主题歌《伊犁河》的创作,纪录片导演Tony大叔也分享了百川老师创作的歌曲《清河坊》MV。临别时,我耳畔又响起了美丽动人的歌曲《伊犁河》——

伊犁河啊向西流/远行的人啊你要喝下这杯烈酒/伊犁河啊向西流/放牧的人啊还要赶着牛羊奔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4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