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支队圆满完成全要素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

为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地震灾害救援实战能力,年4月26日至27日,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全要素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人员集结准备出发此次演练模拟新源县发生7.0级破坏性地震,支队全体指战员依照《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地震灾害事故救援预案》全员响应,同步开展科目,杨勇政委任此次演练总指挥,要求组建前方、后方及后勤指挥部,围绕实战设置科目,从严从难锤炼队伍。支队前方指挥部由马林副支队长带队,调集机关3车11人驱车公里赶赴震中区域,调集新源县大队及班长骨干集训班6车40人5匹马、巩留县大队搜救犬分队1车6人5犬参加此次演练,共计10车57人5犬5匹马,全州各消防救援大队轻、重型地震救援队及先遣队同步响应,在各自营区内开展地震救援科目训练。▲重型救援队前往“地震”现场此次演练涉及警情发布、力量集结、摩托化行进、徒步开进、营地搭建、人员器材点验、生命搜索、高空救援、狭小空间救援、倒塌建筑牵引支撑救援、顶撑破拆救援、横向破拆支撑救援、竖向安全破拆救援、交通事故救援、72小时个人保障、应急通信保障、政工保障(政治鼓动、火线入党、火线立功)、战勤保障(饮食保障、医疗卫生保障、装备器材保障)共22个环节,全体参演指战员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演练任务。▲支队前方指挥部指挥力量迅速抵达现场演练根据“真训、实演、严考”的要求,最大限度还原发生地震后的真实场景,模拟在无公共通信网络、无外部给养和供应、无动力电源、无水源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演练导调组搭建了3个作业区域、8个救援点位,实地埋藏了22名“被困者”,并由指挥部及参加凤凰岭培训的地震救援骨干联合组成评估组,按照国际救援通用标准对参演队伍全程救援行动进行综合评估。▲整装待发演练过程中,实地参演地震救援队接到调度命令后快速响应,集结人员、车辆、装备及自我保障物资赶赴灾区,经63公里摩托化行进及负重20余公斤的10公里徒步行进,最终到达集结点,完成营地搭建任务后立即开展现场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出动通信指挥车,携带M超短波电台、卫星电话、4G图传、卫星便携站、无人机、移动办公终端等多种通信保障装备,完成了救援现场文字、图像等多类数据信息的快速编辑和传输,制作灾害现场全景图和三维模型,对通信装备进行了现场测试,充分锻炼了支队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实战打赢能力,同时积累了宝贵作战经验;演练过程中,支队战勤保障和政工保障、宣传保障组全程配合,为此次演练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动力。▲狭小空间救援此次演练较以往有三点变化:一是救援理论学习“足”;由马林副支队长组织支队全体指战员开展“地震救援预案专题讲座”,从部局、总队对地震救援准备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地震救援准备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支队级地震救援预案解读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李文胜支队长就如何做好地震灾害救援准备工作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由培训班骨干组织参训队员逐字逐句学习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相关指导文件(国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地震建筑倒塌形式》、《救援现场有限等级分类》、《国际地震救援行动指南》),极大的丰富了指战员地震灾害救援理论知识储备,对实际救援行动有很强指导意义。二是命令发布形式“新”;支队前期明确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出动代号”,利用钉钉软件“钉电话”功能,按照调集命令对相关人员发布两次行动代号,并可通过后台查询每名人员接收代号情况,确保命令发布准确、迅速;三是拉动集结形式“真”;此次演练摒弃以往提前集结、模拟开进的模式,从命令发布开始,参演力量均从原单位出发至集结区域,既检验了各参演力量人员、装备、器材随行出动能力,又可以掌握力量投送真实时间。▲生命搜救▲高空救援▲竖向安全破拆救援▲横向破拆支撑救援▲交通事故救援据悉,年以来,伊犁消防救援支队以强化地震救援能力为抓手,及时修订完善《伊犁州消防救援支队地震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申请紧急购置一批基层急缺的救援装备,此次地震救援实战演练更加以实战形式检验了伊犁支队机关各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地震救援准备工作。▲后勤保障——防疫洗消▲政工保障——“火线”入党▲通信保障文/图乃冰阿迪巴合提编辑阿迪制作伊犁州消防新闻宣传处审核副支队长马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0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