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晚清是中华最贫弱的时代,也是救国图存的开端,同时也是国家遭受侵略的起点。在这个时期,国土逐渐失去,包括东北、西北和蒙古等地都相继沦陷,其中特别令人痛心的是西北界约勘分,巴尔喀什湖被誉为西域的明珠,却永远离我们而去。根据条约规定,从沙滨达巴哈界牌到乌孜别里山口的,平方公里归属沙皇俄国,这使得本来作为西域中心的伊犁成为了一个边境城市。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肥沃的伊犁河谷地也落入敌人的手中,这让我们当代人看到此景只能感慨万分,无限唏嘘。
这个地区曾经割让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这块土地分属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从北到南,这片土地包括了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和阿尔泰边疆区的一部分,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州、江布尔州和阿拉木图州,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州、楚河州、纳伦州和贾拉拉巴德州,以及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和杜尚别国家直辖区。
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州、江布尔州和阿拉木图州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了64万平方公里,这还没有计算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部分。这个面积已经超过了清代割让的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事实已经超出了我们通常对西北地区的认知。对此,原因是什么呢?
清代时期,清朝在边疆实行了卡伦制度(国界),分为常驻卡伦和巡防卡伦。如今国界与常驻卡伦基本重合,而巡防卡伦则主要是内附于大清的大玉兹、布鲁特等部族游牧之地,巡防周期为三至五年。这种安排导致了外西北的边界异常模糊,与外东北和外蒙古的界限相比不够清晰。因此,现在传承下来的54万平方公里只是一个大致估算,实际上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面积差异并不大。这一现象源于清代对地理认知的不足和对管理界限的不清,所以对外西北面积的错误认知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