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中的时代印记,秦皇岛广汉武隆

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各自要着力要解决的核心任务,每个阶段的历史使命都有所不同,统治者必然也要有各自不同的政治方略和执政理念!大禹治水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政治观念也会慢慢地被融入到地名之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据统计,在现在我国县级以上的地区中,有近多个地名记录并反映了这些时代印记!一.远古时代地名印记:诸暨、上虞在远古时期,虽说黄帝“方制九州”,但是在全国境内大大小小“列为万国”,小国之间你杀我多,彼此征战不息,生灵涂炭。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尧舜禹想结盟息战,禹与万名诸侯协商,有相当多一部分的诸侯国实现了结盟,诸侯国由个减至0个,就像史书里这样记载:“其能存着三千余国,到周武王时期还有千八百国”。尧帝如今的浙江地名诸暨、上虞,正是当时禹在此会盟诸侯而得名,史书曰:诸暨“禹会计而诸侯毕及也”,上虞者“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从这两个地名当中,也反映了当时尧舜禹时期期望结盟的政治理念和治乱方略,到了西周,周武王会诸侯于孟津(河南孟州市),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二秦皇岛和秦淮河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采用郡县制,还不遗余力地使用强权政治,在现如今的秦淮河、秦皇岛等名称其实就足以反映他不可一世、勇治华夏的政治意图!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消除金陵的“王气”,他还不惜断然派“赭衣三千人,凿长坑,败其势”,人工造出了一个秦淮河!他企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永驻皇位,于是叫人到海上去求仙草,秦皇岛正是当时秦始皇求仙“尝驻跸于此”而得名,看得出来这两个地名确实气势恢宏,与其比肩者少之又少!美丽的秦皇岛三.汉朝的广汉汉朝时期采用增置几郡的方法,进一步巩固秦统一后留下的疆土,在当时还是有一些小国尚未归顺,为实现国泰民安,“广大汉业、扩大汉疆”的目标,在高祖六年设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市),以显示自己的宏图大业,昭示子孙后代和朝廷铭记在心!四.唐朝时期的地名印记唐朝时期在政区设置上有许多创新,在宏观上采取分层管理,微观上实施分类控制,既设道州郡府,又设都护府及边州都督、节度经略使等。从汉武帝到武则天都比较崇尚武力,加之武则天姓武,所以在当时的不少新地名中都冠以武字,像浙江武义县、河北武安县、重庆武隆县、江西武宁县等,就是这样得名的。五.宋朝地名印记宋朝设置的行政区划及名称,和前几代王朝相比有一些变化,首先是“今天下为十五路”,然后下设“府州军监”。其他地名的特点是,皇帝的“潜邸”后来都为府。像宋高宗的“潜邸”,其即位前的封地原称端州,即位后改为肇庆府。宋光宗即位前的“潜邸”为恭州,即位后升恭州为重庆府。六.元朝地名印记元朝时期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第一次提出和使用“省”这个行政区划概念!扩大疆土是元朝始终不渝的理念和追求,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广元路(今广元市的来源),把这种扩充元朝疆土的政治理念铭记在地名之中!七.明清时期的地名印记-天津卫、威海卫这个时期统治者最主要的政治观念和方略可以概括为“守”、“卫”二字,明朝时期把地方行政与军队分开管理,府州县只领民户,另设卫、所以领军户,因而在全国设卫所上千,其中卫有个,如天津卫、威海卫、沈阳中卫、宁夏卫、毕节卫、哈密卫等。清朝在北方设“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等!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民权”、“博爱”、“共和”、“同仁”、“互助”命名的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出现了一些反映历史时期政治观念的新地名,像解放区、红旗县、东风区、跃进区等,这些地名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政治观念,也客观地记录下时代前进的脚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3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