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伊犁州林业科学研究院天敌繁育实验室,工程师们正在通过显微镜观察花绒寄甲卵。
花绒寄甲是蛀干害虫天牛类的克星。“食物链中的生物一物降一物,只要找到害虫的天敌,就能靠自然的力量控制虫害,从而有效保护林地内生物多样性,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可持续控制。用花绒寄甲防治蛀干害虫,可使其虫口减退率超过70%。”州林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宋占丽说。
伊犁河谷独特的地形、气候形成的天山雪岭云杉、密叶杨原始次生林、天然野果林、沼泽湿地等自然景观,是发展林业生态旅游的样板。传统的农药治理虫害成本高,虫害易反弹,存在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
据了解,杨树、榆树、柳树作为州直最重要的绿化树种,人工林共有余万亩。蛀干害虫会使树木害处枝梢干枯,易遭风折或造成树干畸形,影响成材,严重时会造成树木枯死。
自年,州林业科学研究院以国家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为支撑,从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花绒寄甲繁育技术。通过实验,获得了适合伊犁本地生态健康的花绒寄甲成虫及卵。截至目前,已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巩留县、伊宁县投放包括花绒寄甲卵及成虫在内的蛀干害虫天敌超过万头,“以虫治虫”技术辐射面积超过亩。
目前,州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攻关团队正在对花绒寄甲、管氏肿腿蜂及白蜡窄吉丁肿腿蜂等蛀干害虫天敌的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希望到年,在相关项目的支撑下可以实现每年80万头的蛀干害虫天敌供应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