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直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http://www.znlvye.com/

1播前准备

1.1选地。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层深厚,耕层结构良好,盐碱度无或较轻、水源有保障的高标准农田或配备滴灌设施的地块。

1.2播前整地。每3-5年进行一次机械深松,打破犁底层,深度超过40cm。犁地深度25-30cm;耙地深度10-12cm,先使用条耙细碎土壤,后使用平土框对角平整土地,做到播前土壤上虚下实,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的要求。

1.3施底肥。翻地前亩施腐熟农家肥2-3t,生物菌肥5kg,磷酸二铵15kg,均匀撒于地面深翻入土。

1.4品种选择。选择品质好、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品种,伊犁州主推:新冬52号、新冬53号、石冬、九圣禾D,搭配新冬41号、金石农1号。根据各县市农业生产实际,察布查尔县主推石冬、新冬52号、九圣禾D、搭配新冬41号,新冬53号;伊宁县主推新冬52号、新冬53号、九圣禾D、搭配新冬42号、石冬;霍城县主推石冬、金石农1号,新冬53号,搭配新冬52号,新冬41号;巩留县主推新冬53号、石冬、新冬52号,搭配新冬41号;尼勒克县主推新冬52号、新冬53号、九圣禾D、石冬,搭配新冬41号;新源县主推新冬52号、九圣禾D、石冬,新冬53号,搭配九圣禾D。

1.4.1种子处理。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加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ml拌kg种子防治黑穗病、雪腐雪霉病、根腐病等,各县市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可适当配合使用适量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拌后闷种6-8小时后播种。

2播种

2.1播种时间。适播期9月20日-10月15日(尼勒克县9月20日-10月10日;新源县、巩留县9月25日-10月15日)。

2.2播种量。亩播量20-25kg,每晚播1天,增加播量0.5kg/亩。

2.3播种方式及滴灌带铺设。选用15cm及以下等行距条播,播种深度3-4cm,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铺设滴灌带、覆土和镇压六道程序。采用1带4行模式,将滴灌带浅埋于表土下1-2cm土中,增强防风能力。

2.4带肥下种。用种、肥分离播种机播种,种肥深度7-8cm,带种肥磷酸二铵5kg/亩、尿素5kg/亩。

2.5播种质量。达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播行端直,覆土严密,镇压严实,避免浮籽、“吊根”现象发生。

3田间管理

3.1越冬期管理

3.1.1滴出苗水。播种后及时滴水1次,根据墒情确定滴水量,30-35m3/亩。滴水3-5天后若出现板结现象,则再滴1次出苗水,滴水量30-35m3/亩,随水滴施腐殖酸或黄腐酸等。

3.1.2化控。对生长过旺的麦田,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g或抗倒酯悬浮剂20-30ml,兑水25-30kg喷雾。

3.1.3适时冬灌。在封冻前灌水1次,滴水量50-60m3/亩。

3.1.4防牲畜啃青。严禁牲畜在麦田啃青。

3.1.5破雪追肥。冬前苗弱地块,在田间积雪厚度10-12cm,用无人机追施尿素5kg/亩。

3.2返青-成熟期管理

3.2.1视墒情滴水1次。在返青-起身期,视墒情滴水30-45m3/亩。

3.2.2化控。在返青至拔节前,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ml,或50%矮壮素乳油-g,或抗倒酯悬浮剂20-30ml,兑水25-30kg喷雾,共喷2次,每次间隔7-10天,防止后期倒伏。

3.2.3拔节期滴水滴肥2次。视土壤墒情和天气降水情况每亩滴35-45m3,每次加滴尿素6-8kg、硫酸钾3kg或水溶性复合肥6-8kg。

3.2.4抽穗-扬花期滴水滴肥1次。亩滴水35-45m3,随水滴施农用硫酸锌3kg,促进结实。

3.2.5扬花-灌浆期滴水滴肥3-4次。第1次亩滴水25-35m3,随水滴施尿素6kg、磷酸一铵4kg、硫酸钾4kg;第2次亩滴水25-30m3,随水滴施尿素5kg、磷酸一铵2kg、硫酸钾3kg;第3次亩滴水20-30m3,随水滴施尿素3kg、磷酸一铵1kg,硫酸钾3kg;视墒情、天气情况滴第4次水,亩滴水20-30m3。

3.2.6成熟期滴水1次。亩滴水20m3(保持田间见干见湿)。

3.3叶面施肥。在小麦拔节期、扬花前、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喷施一次叶面肥,每次喷施氨基酸水溶肥30-50ml/亩或多元素微肥80-g+磷酸二氢钾50-g/亩。

4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

4.1加强植物检疫。从外地调进的冬小麦种子加强调运检疫,确保种子无检疫性有害生物。

4.2农业防治。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铲除田边地头和渠埂上杂草和自生麦苗,降低越冬虫口和病源基数;培育壮苗,提高抗逆性;科学合理施肥。

4.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带)诱条或性诱剂等物理诱捕,控制害虫。

4.4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草蛉等,控制虫害。

4.5化学防治。

4.5.1杂草防除。小麦拔节前,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g或5%唑啉·炔草酯乳油60-80ml,或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0-80ml,兑水25-30kg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亩用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7g,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6ml,兑水30kg喷雾防除阔叶杂草;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4-12.5g+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5ml,或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7g或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50-80g,兑水25-30kg喷雾防除禾本科与阔叶杂草。

4.5.2雪腐雪霉病防治。积雪厚度达到30cm以上的县市区域,春季提前采取机械或人工破雪,撒施农家肥、炉渣、草木灰、沙土等加速积雪融化,做好麦田融雪期间田间排水措施,降低田间湿度。

4.5.3锈病、白粉病防治。坚持“发现一点,控治一片”的防治策略,防止扩散蔓延。在发病初期,亩用25%丙环唑20ml或11.7%丙环·嘧菌脂30ml或19%啶氧菌酯·丙环唑70-80ml,兑水25-30kg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各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4.5.4赤霉病防治。坚持“见花打药、适期防治”,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抽穗不整齐生育期不一致,在第一次喷药5-7天后再喷一次,以加强药剂防治效果。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ml或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5ml或20%氟唑菌酰羟胺40-50ml或48%氰烯·戊唑醇悬乳剂40-50ml兑水25-30kg喷雾防治

4.5.5蚜虫防治。小麦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头时进行防治。亩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g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g,或22%噻虫·高氯氟10-15ml或22%氟啶虫胺腈兑水25-30kg喷雾防治。

5收获

在小麦收获前拆除滴灌系统的支管及相关配套设施。

籽粒水分小于15%时进行机械收获,机械收获损失率≤2%。

(来源: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栽培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9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